Skip to content

谦虚

中国人一向推崇自谦:写了文章叫拙作,买了房子叫寒舍,生了小孩叫犬子,连自我介绍都叫鄙人,为了谦虚已经不惜自污了。

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既然是传统美德,那自然免不了从小熏陶。 无论是在考试里拔得头筹的志得意满,还是于平日偶有所得的沾沾自喜,都会被劈头而来的一句“不能骄傲,要谦虚!”打回原形。年幼的我未得其神,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考了第一表现优秀却不能高兴,在委屈和莫名之下只得其形,从此不把这些莫大成就挂在嘴上。但也仅仅是不挂在嘴上。

后来年纪渐长,我对篮球产生了兴趣(事实上我对死记硬背教科书之外的一切都有兴趣),但我于运动一道实在是天赋有限,表现一言难尽。而我的一位同学篮球打得相当不错,他有一次满怀耐心地尝试给我讲解他在篮球上的心得感悟,但是那时的我秉持着深深的门第之见,对人家的无私分享嗤之以鼻。毕竟我是雷打不动的年级第一,而他的排名我甚至不屑得知,他又有什么可以教我呢?

那之后不久的语文课堂讲到了一篇经典,《庖丁解牛》。我又回想起同学给我解释投篮姿势讲到的“顺着手腕方向”、“自然而然”等说法,和这位技近于道的庖丁所领悟的“依乎天理,因其固然”一样切中肯綮。那一刻我如醍醐灌顶,此前只觉俗不可耐的上联“世事洞明皆学问”终于有了具象。

我猜这位同学此时恐怕正在课堂上神游天外,庖丁解的是牛是马都不在他的心上。我还可以笃定他此后的人生中大概率也不会掏出一本庄子细细研读。但这又如何?我们殊途同归,学到了同样的道理,更何况他的亲身感悟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相比之下我所读者不过古人之糟粕。他的优势在篮球跳高,我的优势在数学语文,我们的区别仅仅是我的长处契合了当前社会评价的标准而已。假如在地球的另一边易地而处,那么他就是校园球队里的captain,而我是个无人问津的nerd,尽管我们双方都没有丝毫改变。

我从此领悟了谦虚的真谛:我固然有我的特别之处,但别人在我所不擅长、不熟悉、甚至不知道的领域里的同样有他们的特别。我确实可以自信和骄傲于我的“第一”,但也要时时谨记别人也是其他三百六十行里的状元。我把这些想法浓缩成了两句话,记在心里:

我们每个人都独一无二,却也正因如此而归于平凡。

一个以“我”为主人公的寓言故事按常理到此就该圆满结束了,但是现实生活当然还要继续。就在我带着我的普通和自信继续向前时,这两个特质词义一转由褒赞变为调侃,由调侃变为轻蔑,由轻蔑变为攻讦,那都是后话了。

2025-05-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