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互联网精神

在各个博客聚合站逛了几天,我个人粗略统计了下:如今大多数个人博客的运营者都是下至初中、上至大学的青少年。被这些昂扬乐观的朝阳照得睁不开眼后,作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中年男人,我自然只能恼羞成怒地掏出最后的谈资:忆当年。

在我和他们一样年轻的时候,电脑开始推广,新千年计算机培训班遍地开花,学校里也开始教授“微机课”,需要去专门的微机教室,毕竟只有那里才有几台摆得恭恭敬敬的电脑。一个玩意的稀有度和神圣感似乎息息相关,所以彼时的大脑袋显示器和塑料箱子主机并不能轻易得见,上微机课前虽不至于要沐浴焚香,但也不能随随便便地踏进微机教室—除非你穿了鞋套。

再之后就是互联网的普及,大家发现以前模糊听到过的远方此刻居然如此的真实:你能从网络游戏里和不计其数的玩家对抗,能在QQ里和千里之外的陌生人聊天,能在贴吧里找到各种离奇小众的爱好者团体。只需百度一下,就能看见这个世界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广袤。

而那时初入互联网的人们还延续着生活中的惯性,维持着与现实同样的道德感甚至更为彬彬有礼,友善,互助,合作,共享,看起来地球村竟然真的互相联结了。

什么是人人平等、各尽所能,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?我想我曾经从当时的互联网里瞥见一丝曙光。在网络上,数字信息可以靠复制粘贴无限增殖,生活在这个“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”的世界里,我得到过许多陌生网友的无偿帮助,也不过回报一句谢谢;我也曾为其他人尽过绵薄之力,最后得到的也只是帮助他人的满足感而已。无偿分享,志愿接力,这个虚拟共产主义世界一派欣欣向荣,似乎会一直如此延续下去。

直到有人把这些信息视为资源和商机。白花花的知识不能白白的散给穷人!各路神仙开始跑马圈地,自立山头,从互助共享变成了你死我活,从各尽所能变成了敝帚自珍。再加上面对创作者时控制市场杀鸡取卵,面对消费端却高喊版权意识知识付费,把互联网彻底变成了几坛死水。

我从此意识到乌托邦就只是乌托邦而已。就像百分之一的犯罪率就可以让整个社会弥漫着防人之心,百分之一的外挂率就会摧毁一个游戏的氛围,同样的,只要有百分之一的人心术不正,他就会摧毁其他九十九个人营造的和谐与美好。而更可悲的是,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,这九十九位的贡献都会被肆意嘲笑,得到的只有一个“打工人”的蔑称而已。

2025-04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