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《呼兰河传》读后记

自从几十亿年前地球上演化出了生命,这些大大小小的生物就一直在自然的身后亦步亦趋地紧紧跟随:氧含量上升,它们开始呼吸;海洋变为陆地,它们就长出四肢;气候变暖,它们又开始褪去毛发。

直到后来人类出现了。或许是进化史里前辈们的累累白骨让人类心生仇恨,他们强硬地对抗着适者生存的铁律,不仅以开天辟地的气势对自然进行了彻底的改造,甚至还自命不凡地摒弃了一切原生的天性,并视之为落后和野蛮:飞虫走兽的嘶鸣吼叫太过吵闹,我们不如把自己封在石头里,虽然没太阳会骨质疏松;奔跑跳跃太过辛苦,我们还是在这里躺着,管它肌肉萎不萎缩?

困坐石屋的人类无所事事,百无聊赖之下决定按照饭锅的数量来划分地位高下,并因此而互相倾轧;又根据拥有贝壳的多少来代表穷富,又为了几个数字彼此嫉恨;还比较着衣服的颜色来界定美丑,哪怕染料的毒性让他如芒在背。他们变着花样地加工利用自然的造物,以此来展现人类的胜利,但不知为何却依然郁郁寡欢。

因为不幸的是—又或者幸运的是—人类尚不能改造自己,自然天性从未改变,只要看看那些不曾作茧自缚的孩子们就知道了:他们最爱的还是“红的红、绿的绿”的花园,以及里面金色的蜻蜓,绿色的蚂蚱,和胖圆圆的蜂子,所有的快乐都可以在这一方自然里得到满足。幸福本来就是如此简单纯粹,哪用得着给自己设定那么多“幸福的条件”来自欺欺人?

2025-08-15